聽著這樣的歌聲,終于迎來了開學,剛走進學校大門,大道兩邊的梧桐映入眼簾,魁梧的像是列隊迎接貴客的到來。梧桐樹下是拉的各種橫幅,“文學社”、“新聞社”、“學生會”……歡迎各位新同學的到來。 一開始對民謠的認識,以為只是鄉(xiāng)村音樂,總感覺很土。也許是缺少對藝術(shù)的欣賞。那個時候,脫離了高中夜以繼日的學習,總想在大學學點什么。 10月8號,也就是生日這天,高中同學浩子給我寄來一張專輯,不是什么明星的,是他們學校樂隊自己出的,叫《六號路》,里邊的故事都是在這條路上發(fā)生的。之后我重新定義了民謠。一曲一段情,一段一斜陽。慵懶的聲音,帶著滄桑,將聽者帶入歌詞的故事。 吉他和民謠是標配,也就對吉他產(chǎn)生了興趣,一把吉他,一支煙,一段故事,和演繹不完的情懷。 同樣,吉他也是泡妞神器,你站在樓下,手懷吉他,再加上那滄桑的聲線,多少女生都會覺得“那小子真帥!钡业拈_始絕不是為了泡妞。 為了能買到一把吉他,節(jié)省下一個月的伙食費,也僅僅是初學者練手的。也就是這把吉他,讓我懂得怎樣去感悟生活。 從“53231323”到指彈《卡農(nóng)》,從和弦分解到大橫按,從“下、下上、上下上”到自彈自唱,迄今為止快9年了,但參加工作1年后就很少碰過了,畢業(yè)那年用第一份工資換了一把好吉他,但也一直塵封著,曾經(jīng)的“那小子真帥”也變成“這大叔老了! 《斷橋殘雪》是我學會的第一首自彈自唱歌曲。這首歌旋律較慢,節(jié)奏簡單易上手。之后學的《情非得已》、《灰姑娘》、《老男孩》、《那些花兒》、《成都》等等。練的多了,彈唱就很容易上手,掌握歌曲的拍子和調(diào)性,基本隨手就來。 唱民謠,重要的是有人能聽民謠,不僅是作為一個聽者,更重要是一個懂者,否則民謠會很孤單。近兩年,民謠開始風生水起,但能真正走近民謠的,不是豐富的樂器,不是華麗的歌詞,而是一把吉他和一個走心的故事。 |
關(guān)于我們|吹牛吉他網(wǎng) ( 蜀ICP備19038617號-2 )
GMT+8, 2024-4-26 14:58
Powered by Discuz! X3.4
© 2010-2018 www.wcnp.cn